乒乓学院

标题: 有图有故事,聊聊乒乓球,区分正胶、生胶、长胶 [打印本页]

作者: 小妖花满楼满fx    时间: 2021-8-19 13:39
标题: 有图有故事,聊聊乒乓球,区分正胶、生胶、长胶
前言:

随着东京奥运会结束,最近中国各地重新燃起了“乒乓球热”,耗子哥也本着减肥健身的心态重拾了球拍。但最近在自媒体平台上吹水,发现乒乓球虽然被誉为“国球”,但99%的大众却对乒乓球的专业知识了解甚少。
例如日本很火的乒乓球女运动员伊藤美诚,比赛的解说会告诉大家,伊藤美诚的球拍反面使用了“生胶胶皮”。但很多读者对什么是“生胶胶皮”却是完全懵逼的。
前段时间也有个网友问了我这个问题,耗子哥在网络上搜索了一番,结果发现这方面的科普居然是个空白!恰好我8~9年前玩球的时候买了一些颗粒套胶,并且自己是摄影爱好者,有能力拍摄微距照片,今天就亲自动手,帮乒乓球爱好者填下这个“坑”吧。
从正贴胶皮与反贴胶皮说起:

很多人只知道乒乓球拍有“光滑的胶皮”跟“颗粒的胶皮”之分,其实具体地讲,“光滑的胶皮”是反贴的胶皮,它把颗粒的一面朝内贴了,所以叫“反胶胶皮”。而“颗粒朝外”的胶片,是正常粘贴的胶皮,所以叫“正胶胶皮”。
“正胶胶皮”是乒乓球运动最早出现的胶片类型,最早期的乒乓球拍很多都是木板贴羊皮制成的。随着橡胶工业的发展,在上世纪30时代开始,带颗粒的橡胶皮取代了羊皮,并由于它更佳的摩擦力,诞生了“削球打法”。
大概20年后,又一个革命性的发明诞生了——有人发现在胶皮与木板之间加入一层海绵,可以使运动员击球的力量更大,旋转更强!日本人对此钻研最深入,又发现把胶皮反过来贴在海绵上,可以获得更强的旋转。这便诞生出“反胶胶皮”。

(, 下载次数: 3)

长胶的意外诞生

在正胶胶皮刚刚发明的时代,欧洲便有少量的人尝试不同的颗粒设计,创造了长胶胶片。(张燮林采访时说的)但在那个时代乒乓球的旋转很弱,所以长颗粒的胶皮没有人重视,也不成气候,很快就泯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
而“长胶胶皮”的第二春,则源于一场意外。国乒老前辈张燮林跑去红双喜领胶皮,恰好看到一些反胶胶片由于制造失误,颗粒过长,送去报废处理。他一时好奇就弄了一些“次品胶皮”贴在球拍上玩,结果发现打球非常别扭,而队友跟他打球更难受……
于是张燮林便据此发明了一种新打法,在球拍的正反两面贴上性能迥异的胶皮,然后利用长胶胶皮的诡异特性令对手频频失误取胜。当年这种“骚套路”一出,张燮林在球坛上大杀四方,很多高手跟他过招都拿不到10分(早期乒乓球是21分制)
那么正胶、生胶、长胶的区别是什么?

耗子哥手头恰好拥有“天津友谊公司”出品的802-40正胶胶皮、563生胶胶皮、755长胶胶皮。
首先我们看看这些套胶的外包装:
802-40正胶套胶外包装的卖点是:“利于旋转、急速喷射”。这款套胶产品,刘国梁在临近退役的时间段曾经使用过。

(, 下载次数: 3)

563生胶套胶外包装的卖点是:“进攻急沉、相持稳定”。使用这套胶皮的国手,最出名的就是王涛。

(, 下载次数: 3)

755长胶套胶外包装的卖点是:“上飘、下沉、左闪、右晃”。使用这套胶皮的国手,最出名的就是邓亚萍。(但邓亚萍使用的755胶片是老版本,颗粒高度、比例与耗子哥手头的新版本不一样,已经被国际乒联ITTF禁用)

(, 下载次数: 4)

从外包装的广告词上我们可以看出,正胶胶皮侧重于速度、旋转,是典型的“名门正派”。而长胶胶皮的广告词则完全是“玄学”,侧重于突出这种胶皮回球特性诡异,是典型的“魔教神兵”。至于“生胶”,在中国,“生胶”的定义是“硫化工艺”处理不同的正胶胶皮。但在实际市场上,中国市场一般把那些胶皮特性不太像正胶也不太像长胶的玩意归类为生胶。
例如有的胶皮,颗粒又短又粗,却不侧重旋转,摩擦力很弱,不能拉球。
又例如有些胶皮的颗粒不长不短,介于正胶与长胶之间,也被当成“生胶”。(典型例子就是本文的563套胶)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际乒联的规定中,并没有“生胶”的说法,国际乒联的胶皮三大类分别是反胶(in)、正胶(out)、长胶(long)。如果胶皮颗粒的(高度/直径)>0.89,就判定为长胶,反之为正胶。
下面,实拍看区别:

从正面的拍摄我们可以看到,802-40正胶胶皮具有最大的颗粒直径,次之为563生胶胶皮,而755长胶胶皮的颗粒直径最小。

(, 下载次数: 3)

为了给大家一个直观的对比,耗子哥从米缸里掏出了一粒大米作为“参照物”。在微距镜头下,我们可以看到802-40套胶的颗粒非常特殊:
1、颗粒呈下大上小的宝塔型。
2、颗粒的顶端具有特殊的花纹。
3、用力揉搓,胶皮的颗粒非常坚硬,形变很小。

(, 下载次数: 5)

而755长胶胶皮的颗粒则是典型的圆柱体,颗粒高度略大于直径。
1、颗粒顶端非常光滑,完全没有粘性。
2、用手揉搓,颗粒很柔软,各种东倒西歪。

(, 下载次数: 3)

前面已经说了,563生胶的特性介于正胶与长胶之间。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胶皮的橡胶呈半透明状,捏着很柔软又富有弹性,虽然颗粒表面也有花纹,但由于胶质柔软,摩擦力明显不如802-40正胶胶皮。

(, 下载次数: 3)

接着再给大家看一下套胶的侧面图:
由于正胶胶皮追求旋转、速度、力量,所以这类胶皮一般都会搭配1.7mm、1.9mm、2.2mm的厚海绵使用。而长胶胶皮,为了使击球时,颗粒“东倒西歪”的程度更严重,提高它诡异的特点,一般都是为它搭配0.5mm~0.8mm薄海绵(甚至不配海绵)使用。

(, 下载次数: 5)

国际乒联限制颗粒胶皮的故事

不可否认地说,乒乓球应该算是器材因素影响最大的球类运动了,甚至达到了器材决定技术打法的程度!而且由于乒乓球运动的器材随着橡胶工业的发展不断的进化,所以经常会出现规则赶不上现实的情况。所以乒乓球运动的器材规则一直在不断的进化。
以张燮林的故事为例,他通过在球拍上使用特殊的胶皮获得优势,在比赛中大比分横扫对手,假如你是当年他的对手之一,你服不服气?
公园里的老大爷步伐蹒跚、反应迟钝,却能通过特殊的乒乓球胶皮把精壮小伙子耍猴一般地打趴下,这符不符合追求更高、更快、更远的体育精神?
对于这两个问题,大家见仁见智,但国际乒联ITTF的态度是比较一致的,就是反对这种情况。所以在1998年与2009年两度对颗粒胶皮做出了规范调整。
目前国际乒联对颗粒胶皮的规范要求如下:
1、胶皮颗粒直径1.0mm~2.2mm。
2、胶皮颗粒的间隔距离1.0mm~2.0mm。
3、胶皮颗粒的高度最少1.0mm。
4、胶皮颗粒的(高度/直径)不得大于1.1。
5、每平方厘米的范围内,颗粒数量必须在10~30颗之间。

(, 下载次数: 3)

呼吁乒乓球圈抵制“长胶怪胶”群体

通过前面的介绍,大家都知道“长胶胶皮”并不以速度、旋转取胜,而是利用“颗粒东倒西歪”来获得诡异的回球。那么如何让长胶胶片“怪出天际”,让对手失败抓狂呢?
经过各个奇葩作坊与各位老大爷的“精心研究”,怪胶圣典如下:
1、颗粒直径越大越怪。
2、颗粒越长越怪。
3、颗粒越软越怪。
4、颗粒的表面光滑,摩擦力越小越怪。
而获取怪胶的方式有两种途径,第一种就是将合乎规则的胶皮(例如本文的755胶皮)拿去泡煤油。胶皮被煤油渗透之后,就会胀大、油滑,成为怪胶。
第二种途径则更粗暴,在网络上就有不合规的怪胶销售。而且这些怪胶产品整出了“蘑菇头”(让颗粒与球体的接触面积更小,更容易打滑)、“顶部固化”(使颗粒上硬下软,更容易倒伏)、违规添加ITTF的LOGO使用户可以拿去混比赛等等……
商家都说了,这叫“违规赢球利器”,你看商家都这么直白,耗子哥也不知道怎么吐槽了。

(, 下载次数: 2)

乒乓球的器材统一规范,有利于这项运动健康发展

在目前的网络上,有一股歪风不得不吐槽一下,很多人压根就不会打球,平时也不关心乒乓球这项运动,却喜欢人云亦云的乱说话,认为国际乒联对器材规则的修改统统都是为了针对中国乒乓球队。其实这是非常无知、反智的说法。
简单举个例子:
乒乓球38mm改40mm大球的事件,是日本荻村伊智朗(ITTF第三任主席)提出构想,中国徐寅生(ITTF第五任主席)积极推动,亲自倡导的改革。(徐寅生是中国乒乓球的前国手,曾任中国体委副主任,中国乒协主席,国际乒联主席。而在1999年对38mm小球改40mm大球的表决上,中国投了赞成票,而欧洲乒协则普遍投了反对票)

(, 下载次数: 3)

表决通过之后,中国上海“红双喜公司”率先担任了40mm大球的开发、试制、数据测试、学术报告,而中国国手马琳则是全世界首批体验40mm大球的专业运动员!
国际乒联的主席是中国人,大球的试制厂家是中国厂家,大球的首发试训是中国国手,大球时代中国队优势更明显,而这样的事例,居然被人歪曲成国际乒联把球改大是为了针对中国乒乓球队……你说“呵呵”不?
讲这个故事,就是希望大家不要被一些反智言论带节奏,毁了乒乓球运动。
列举一下国际乒联ITTF的部分规则由来:

1、胶皮+海绵的覆盖物不得超过4mm
在上世纪50年代,日本人用厚度超过6mm~10mm的海绵搭配单桧球拍,抽出了“让对手完全无法回击的高速高旋转球”。按照这种套路玩下去,乒乓球将变成“一板结束战斗”的运动,于是出台此规则。
2、球拍正反两面必须一面红、一面黑
一些选手(典型例子蔡振华)的球拍贴了外观一致,但摩擦性能相差巨大的胶皮,可以用相同的动作发出旋转完全不同的球。而且选手会在发球之前高速旋转球拍,然后瞬间捏住球拍发球,让乒乓球的接发球成为猜谜游戏。
3、发球不得跺脚
接上条,由于上个世纪的乒乓球发球套路多,有些“机智”的球员便发现,可以通过球体撞击球拍的声音来判断这个球究竟是什么胶片发的,旋转强不强。
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精通发球套路的球员很快就发明对抗招式——在发球的时候,猛跺一脚,“啪,一声巨响”完美遮盖球拍击球的声音……
4、发球需要抛球
还是上个世纪发球的套路问题,比赛的时候,有的人磨磨叽叽的慢动作,突然一个发球“打冷枪”。也有些人为了提高发球的旋转,研发出用手指先拧动球体高速旋转,然后球拍再二次加转的套路。
前者影响比赛的观赏性,而且经常造成争议。而后者则有损球员的健康(指关节容易受伤报废)所以出台此规则。
5、发球不得遮挡
这个不用解释了,大家翻一下刘国梁早期的比赛录像看一看就懂了。有时候刘指导发10个球,对面吃8~9个都是常态……
……
说白了,国际乒联ITTF的规则修改其实就跟现在游戏补漏洞、封外挂差不多。如果你是真正的乒乓球玩家,都能理解ITTF的这些做法。另外中国是世界乒乓第一大国,在国际乒联的发言权绝对是老大,很多决议没有中国点头压根就无法执行,拜托大家拿出“大国国民的自信”出来,别总是无脑地认为ITTF修改规则都是针对我们。
……
最后,耗子哥的观点是:

乒乓球丰富的器材知识、器材内涵是乒乓球乐趣的一部分。
但乒乓球如此复杂的器材知识、器材内涵也是大众普及的巨大门槛。
目前乒乓球无论在国际上还是在中国,热度一直都在下滑。哪怕在中国,随机挑选100个路人,会拉弧圈球的能有5个人吗?所以很有必要规范器材,降低大众参与这项运动的门槛。
本文欢迎大家踊跃讨论,发表观点。
但谢绝不会玩球的键盘侠乱喷哈……
作者: 永远爱你冰塘    时间: 2021-8-19 13:40
学习了。猪哥辛苦!
作者: 123456848    时间: 2021-8-19 13:40
那个遮挡发球+双面同色胶拍,以前是学生时代称霸校园的利器,直到后来来了一个体校转过来的省运会第六,绝对的实力面前,小道终归是小道,被完虐。
作者: 123456879    时间: 2021-8-19 13:41
业余选手,没有那么多的限制,高兴就好
作者: 心随674    时间: 2021-8-19 13:41
确实要规范一下,否则这个运动项目变成混乱不堪,不利于推广
作者: 知足常乐77    时间: 2021-8-19 13:42
你说的不对,国内很风靡!
作者: 音乐之家1    时间: 2021-8-19 13:42
转发了
作者: 形腿望舞    时间: 2021-8-19 13:43
@苏林315
作者: 我是的十八簿    时间: 2021-8-19 13:43
现在不太爱看乒乓球了,绝大部分运动员都是使用反胶,太单一。




欢迎光临 乒乓学院 (https://www.pingpang.tech/) Powered by Discuz! X3.4